第13章 再见故人

李平安前些日子收的曲辕犁部件都很多,就是这几日有些不同,曲辕犁的销路慢慢变少,他渐渐的清闲下来。

不过县民们还是做好了部件往铁匠铺送,逼的李平安还要跟大家说一声。

“曲辕犁的销路变少,我这铺里也收不得这么些的部件了,大家往后不要做这么多了。”

此话一出,引得松阳县的百姓阵阵叹息。

不用出大力也没有什么成本,只需要磨些木头,闲暇时间做点活,就能赚到十文钱,这么好的活计,要是没了以后,还能上哪找呢?

松阳县虽然穷苦,但是主街道还是铺上了青石砖。

马蹄在青石砖上发出踏踏踏的声音,引得路人纷纷回头驻足。

不过平时很少有人架马车。

这是一辆马车,马车外观奢华,最后停在了李平安铁匠铺的门口。

只见那人进了铁匠铺,身后的奴仆拿着两个曲辕犁跟着。

人来的时候,李平安正在打铁,光着膀子哼哧哼哧浑身是汗,松阳县的百姓当然不会嫌弃,但这来的贵客可打从生下来就没见过这么邋遢的人。

刚进屋就用袖子把鼻子给捂住了,两个人明明离得三米远,好像就能熏到他似的。

“请问这位客人你是来找谁的?”

李平安用汗巾擦汗时才注意到屋里来了外人。

“谁能做曲辕犁的主,我就是来找谁的。”话说的利落,掷地有声。

“吴实甫......”

等到姜戈见到那人时,不免有些惊讶。

因为这个吵着要见她的人,和原身是认识的,不仅认识,还算得上熟识。

原身姜戈和吴实甫家住在一条巷子里,小的时候还是彼此的玩伴,原身长大后有了性别意识,就渐渐远离了这些童年玩伴。

被称为吴实甫的这人,听到姜戈的声音,眼神微微一亮。

又假模假样的作了一个拱手礼道:“小民见过姜县令。”

这番作态瞬间拉近了姜戈和他的距离,惹得她嘴角忍不住弯了弯。

“何必作这番举动,好像我当了多大的官似的。”趁着这里没其他人又难得见了原身的好友,说话的语气也轻松了些。

“管他这个官是几品,作出政绩就是好官,姜戈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曲辕犁在整个大周都扬了名了。”说起这事的时候,连吴实甫都感觉不可思议。

这才过了多久?

姜戈就从被父亲抛弃的小可怜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松阳县县令,曲辕犁这样利国利民的东西,肯定少不了朝廷赏赐。

“扬甚么名?除了老百姓还有谁会知道?”姜戈笑着反问道。

要说曲辕犁扬名于民间,她是相信的,但是要是天下皆闻,不可能。

习惯站在高位的人怎么会低头看呢?

吴实甫一怔。

要不是他家有许多的地,可能他也不会知道曲辕犁这种东西,毕竟他也不用去犁地。

这曲辕犁扬名一事,还有赖于模仿李平安的陈木匠。

说往远处卖,他确实是带着全家往远处走的。

这曲辕犁做法不难,老木匠一眼就能看出来做法,因此是走一路,被人抄一路,模仿者层出不穷,谁也拦不住。

谁让这曲辕犁方便又有用呢。

许多模仿曲辕犁制法的木匠都靠着曲辕犁发了财,只因这天下有许多未开垦的荒地,许多吃不饱的农人。

农作物收成少,他们不怪天不怨地,只赖自己开垦不了那么多的荒地,要是多开垦几亩,就能吃饱了吧。

姜戈身在松阳县之中,对于此事自然是不知情,不过现如今她知道了也不恼。

“这抄你的人可都靠着曲辕犁买大宅子了!你都不生气?”吴实甫惊讶。

之前的姜戈沉郁易怒,不知道因为甚么事和她的继母吵吵起来,将继母气得只得出门垂泪。

原先清风明月的儿郎变得和妇人斤斤计较,不少人都因为此事远离了姜戈,邻居街坊有时会说句公道话,公道话自然是偏向继母的,越是这样姜戈就越是小气易怒。

按照吴实甫印象中的姜戈遇见这种事,非要闹个大家都不得清净才好,怎么可能轻飘飘揭过?

姜戈看了吴实甫一眼,原身实在可怜,这么拙劣的局竟还有那么多人相信,那个继母别说原身欺负她了,她给原身留一条活路就不至于把一个小姑娘活活吓死。

故意激怒原身,还特意跑到别人家去诉苦,竟然还有人会相信?

她在心里对吴实甫有了初步了解,这人是个蠢的。

“生气?我为何要生气?曲辕犁利国利民百姓百姓们人人都用的上,我开心还来不及。”

吴实甫围着姜戈转了几圈,上下打量了一番后道:“你可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少年穿着官袍,手背在身后,虽然面嫩,但威严气势已经初现。

让人不敢轻易冒犯。

可吴实甫本就是有目的来到这松阳县,如果不能拿下曲辕犁,那他这一趟就是白跑了。

要拿下曲辕犁就一定要和姜戈拉近关系。

吴实甫心里转了好几个弯,面上却不显,还是挂着笑眯眯的脸,就是像个假面。

“你来到这松阳县也有些时日了,你还不知道你家里的事吧?”

家里的事?

如果不是吴实甫提起,姜戈可能都把原身这个父亲给忘记了,如果不是这个父亲,原身也不会小小年纪就去世,说是给原身捐了官,实际上是把原身往死路上逼,想到这些她眼眸闪过一丝暗芒。

她沉下声问:“什么事?”

兜了这么大个圈子,见姜戈终于上钩,吴实甫眼底浮现了一丝得意,他就知道姜戈的心病,不就是她那个继母幼弟吗?

“也没什么,就是姜伯父如今已经开始带着你那幼弟接触姜家的生意了。”说话时看着姜戈的眼神还带着丝怜悯。

毕竟姜家家大业大,一个姜家占了大半个城的布料生意谁看了不眼红?

本来这偌大的家业可以说板上钉钉是姜戈的,但谁能想到变化的这么突然,吴实甫心里有对姜戈的怜悯,但还有几丝隐秘的窃喜。

小时候他就特别羡慕姜戈有个这么深情的父亲,不纳妾不乱生孩子,这么大的姜家都是姜戈的。

吴家的情况和姜家不同,他父亲纳了好几房小妾,什么脏的臭的都往房里纳,他只要出一趟远门再回去就多了个弟弟或妹妹,他从小就要争要抢。

姜戈就不用,想要什么姜伯父都会送上。

现在可好,姜伯父也和其他男人一样,不过是之前忍耐的久些罢了。

“我和姜信河已经没有关系了,姜家也与我无关。”就像姜信河和原身说的一样,她和姜家也已经没有关系了,再大的家业,姜信河也不会让姜戈继承,他最后的仁慈就是给原身捐了个官,可又把原身推上了死路。

要是原身听到吴实甫说的这些肯定会忍不住嫉妒、会伤心,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原身对于姜信河这个父亲还有感情和期待的基础上。

姜戈对姜信河可没什么期待,就算知道他把全部家业都给了那个小儿子,她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波澜。

“怎么会无关?你可是长子!”吴实甫对于姜戈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可能是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难免有些代入感。

姜戈斜睨了吴实甫一眼,推拉了这么久,还不说正事,语气充满不耐烦。

“长子又怎么了?他又不是只有我这一个孩子,你还没说你松阳县是做什么的呢?”

什么长子?

要是他们知道她根本不是男子恐怕又会换一个口风吧。

其实对于吴实甫的来意,她心里大概是清楚的,除了曲辕犁之外,这穷苦的松阳县还有什么好让人惦记的。

只不过之前的买家找的都是李平安,可李平安也做不了什么主,加上这曲辕犁松阳县的百姓都要以此赚钱,怎么可能会一口价卖出去。

吴实甫挠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我这趟来的目的是和你谈合作的,关于曲辕犁的合作。”

如果说不是因为这曲辕犁的定价太过便宜,可能吴实甫不会询问姜戈,来一趟松阳县除了谈曲辕犁的合作还有很大部分想看看姜戈的笑话。

到了这么穷苦的地方竟然只能靠做农具维生,他还听说姜戈最近在用人畜粪便做什么化肥,可怜。

姜戈拿起杯子抿了口茶:“怎么合作?”

要是吴实甫提出好好合作的方案,她也不会把到手的钱往外推。

“我要把曲辕犁提高价格卖给大周各地的乡绅富豪,让他们不用几个人就能多多开荒,你是不知道这曲辕犁一天下来可以给乡绅地主省了多少的力,恐怕两个壮年的佃户也不及啊。”

说起自己的主意,吴实甫还有些洋洋得意,他想的这个办法对于姜戈和他而言简直是双赢。

现在曲辕犁的价格不过三百文,要是其他人模仿之作则会更便宜,甚至还有二百二十文的,要是让他说,这样好的东西,怎么价格这么便宜?连平民百姓都买的起。

说是买曲辕犁的制法,实际上还是买断,从源头买断曲辕犁,其他模仿曲辕犁的木匠就等他闲的时候一个一个收拾。

吴实甫见过父亲收拾那些不愿意交出方子的百姓,给官员塞些银钱,将人下大狱待上几天,保管那家人老老实实把秘方交出来。

“卖给乡绅富豪价格当然要与现在不同,依我看就定个三两银子,要是还想再定高些,免不了要在曲辕犁上雕刻些什么画,好昭显此物不凡。”说起自己的盘算来,吴实甫颇有些得意。

“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好价格,三百两银子怎么样?”

大周三道九州三十六县里有多少的乡绅?有多少的富豪?数不胜数啊,这曲辕犁的市场简直犹如一个金矿。

姜戈听明白了,但她不愿意这样做。

“我与你道不同不相与谋。”

吴实甫微微眯起双眼,仔细打量着姜戈,他自幼学商,走南闯北,自以为有几分识人的本领,可现在他竟然看不透眼前这人。

眼前这人不惊不惧,同样也直视着吴实甫,眼神像是猛虎出山,说不出的锋芒,和之前的那个姜戈半点也不像,就是不知她是故意藏拙还是性情大变。

不知情况,现在姜戈又是这松阳县的县令,强龙难压地头蛇,心头思量几回:“既然姜县令不愿合作,那吴某人也不再强求。”

随意一拱手行礼,转身离去。

姜戈不愿意合作,他又不是没有其他办法,这曲辕犁的制法也不是仅她一个人知晓,要不是为了给她这个面子.......

此人刚走,姜戈仰面躺在椅子上,毫无形象。

果然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光一个曲辕犁就惹得松阳县不安宁,以后要是化肥和亩产千斤的麦种被这天下人知晓,她该怎么样才能护住这小小的松阳县?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0 http://www.pi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