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布幌子、薄脆胡饼

小说:汴京如意小食店 作者:酥盏

慧娘子闻言笑了起来,也学着姜如意的样子,朝她眨眨眼睛:“说不定她们尝过姜小娘子的糕,后面常常来买书,届时,倒是书坊里沾姜小娘子的光了。”

慧娘子说着,拿起一块糯米糕放入口中。

这糯米糕入口,只觉得外皮软糯绵厚,里面的馅料丰腴细腻,外皮和内馅相互交织,微甜的糯米香和浓郁的枣香在口腔中相混合,果然滋味极好。

慧娘子边吃边点头称赞:“姜小娘子的手艺真好,这一回,倒果真是客人们有口福。”

静宛年纪小,本就对这些甜食感兴趣。听慧娘子这么说,她赶紧拿起糯米糕咬了一口,接着眼神就是一亮,双手捧着糯米糕,一口一口往嘴里送。

“姜小娘子做的糯米糕真好吃,比城里的那些专门卖糯米糕的铺子,做的还要好。”

在本朝,已经出现了专卖各种吃食的铺子,从肉类蔬果,到糕点蜜饯,乃至饮品、酒水、各类香糖果子应有尽有,价格也非常亲民。

姜如意笑眯眯收下了静宛的夸奖。

“小娘子既然喜欢就多吃些。”

静宛高兴的哎了一声,捏一捏手心里雪白的糯米糕,又用嘴吹了两下,张嘴咬下去。

因为是刚出炉的,糕的表面还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糕体格外的绵软。一块糯米糕下肚,感觉全身热乎乎的,舒服又熨帖。

静宛吃完第二块糯米糕,有些依依不舍的抹抹嘴,又朝盘子里看过去。

嗯,要不要再吃一块?可是娘子和姜小娘子才吃第一块呢。

静宛那张胖乎乎的圆脸皱成了一团,显得十分纠结。

姜如意吃完一块,略微有些遗憾的说道:“其实这糯米糕,还是用新鲜的糯米做才最好吃。”

见静宛朝自己看过来,姜如意细细地将门道说给她听。

“等将泡软蒸熟的糯米稍稍放凉之后,捶打碾至半碎,然后揉成光滑的团子,再将一层糯米团一层馅料相叠。”

“吃的时候,口感又黏又软不说,还能吃到颗颗分明的糯米粒。等放凉了,糕体会变得更劲道些,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若是想吃咸口的也不难,提前在锅里加上一块猪板油,等锅里温度热起来,猪板油逐渐融化,等那丰腴的油脂一点一点渗入糯米团中,滋味相当美妙。”

咕噜。

静宛听着姜如意的描述,馋的吞了一口口水,立马决定再吃一块。

眼下这糯米糕就很好吃了。

至于姜小娘子说的那甜的咸的……嗯,她一点都不馋。

慧娘子装作没看见静宛的小动作,等吃完手里的糯米糕,慧娘子十分含蓄的摸一下肚子,喝了一口清茶问道:“听说姜小娘子,日后打算靠卖吃食为生?”

姜如意点头:“正有这样的打算。”

本朝商业繁盛,一改前朝的坊市制度,变为街市制,连宵禁也一并取消了。除此之外,女子也可以外出经商,自立门户。

“只是初来汴京城,对城中情况还不了解,所以想请教娘子。”

慧娘子略微思量一下:“若说热闹,莫若大相国寺。恰好这几日里,大相国寺正庆祝立夏节气,最是香火鼎盛,游人聚集的时候,姜小娘子若是得了空,可以去转转。”

姜如意眼神亮了起来:“多谢娘子指点。”

……

第二日清晨,姜如意同慧娘子打过招呼,就早早出了门。

昨日匆忙进城,未来得及好好欣赏城中景色。

今日这一路上,只见汴京城内街巷交错,行人车马川流不息。

宽阔的汴河两侧,大大小小的摊位夹岸而设,虽然人多热闹,却又处处都井然有序,一点不显杂乱,实是一副四海升平的繁华景象。

宽大的河道中遍植莲荷,两岸杨柳茵茵,莺啼婉转声悦耳。

姜如意站在桥上,好好的欣赏了一番眼前美景。然后才不慌不忙的沿街道一路向东,朝大相国寺走去。

如慧娘子所说,今日的大相国寺十分热闹。穿行在游人如织的街道上,遥遥就能听见寺庙之内,威严古朴的钟声响起。

大相国寺每每逢初一,十五,逢八,都允许百姓在内交易。

因着立夏节气的缘故,这几日来的香客尤其多,其中或求姻缘,或求前程,或求出门经商平安,亦或是单纯出来逛逛。总之,大殿和寺内都挤满了人。

姜如意先不急着卖东西,而是找了一棵临街的大树,将挎在胳膊上的竹篮子放下。

面对这些来来往往的香客,让她当街现吆喝不太可能,何况周围人声嘈杂,吆喝声也传不了多远。

只见她从随身的竹篮里拿出件东西,迎风抖开,却是只小小的布幌子。

这布幌子,是她昨日下午特意赶制出来的。

上面写了薄脆胡饼四个大字,右下角是一个姜字,末端连着根小竹竿,往竹篮子上一插,就是个现成的简易招牌。

这个时辰,周围已经有了不少摊贩,不时有香客路过停下买东西。

见姜如意一个明媚娇俏的小娘子,身前摆着一只大竹篮子,上面用青布盖的严严实实。再看那布幌子,制作的实在是精巧别致。

有客人好奇上前询问:“卖的可是胡饼?”

姜如意笑笑:“却不是寻常胡饼,客人请看前头的薄脆二字。虽然个头比寻常胡饼小些,但做法却是独一份的。两文钱一个,客人要不要尝尝?”

来上香的客人,倒不是很在乎银钱,况且被姜如意的说法勾起了好奇心。

做法独一份的胡饼?不知是什么味儿,倒真想买来尝尝。

那客人按捺不住好奇心,又朝盖着青布的篮子上看一眼,随即点点头。

“那就先来一个尝尝味。”说罢,就掏出两文钱递过去。

姜如意接过银钱,掀开盖在竹篮子上的青布,却不用手,而是用只精巧的竹夹子夹了,将胡饼递给客人,嘴上说道:“客人请慢用。”

那客人先是被这轻巧便利的竹夹子吸引,随即,视线就看向手里的胡饼。

只见这薄脆胡饼看起来极薄一片,应该是今早刚烤过的,被青布盖着,一点潮气都没渗进去,饼的两面颜色金黄,上面洒满了白色的芝麻,个头的确比寻常的胡饼小些,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他好奇的一口咬下去。

嗯嗯?

只听这薄脆胡饼的外壳咔嚓一声,在口腔中碎成一片,黄金薄酥的胡饼混合着芝麻,嚼起来酥香酥香的,还有股特殊的焦甜味,越嚼越香。

那客人忍不住咬了第二口,然后“咔嚓”“咔嚓”三两口吃完,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叫道:“好吃。小娘子,再要两个,不不,要三个。”

周围的行人本就好奇,见这人吃的好,也纷纷围了上来。

“小娘子,也给我来两个。”

“这薄脆胡饼是什么新鲜吃食?以前从未听说过,我也买几个尝尝。”

面对四周好奇伸长了脖子的香客们,姜如意利落的收钱夹饼,面上不忘笑眯眯开口:“请客人们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慢慢来。”

也有路过的女郎,想买来尝尝味道,但又有些犹豫,站在不远处张望。

姜如意见状,笑着开口:“想必今日出门上香,客人们都是吃过朝食的。这薄脆胡饼个头比寻常胡饼小些,况且又擀的极薄一片,正适合这个时辰吃了,垫补一下肚子,以防回去的路上饿了不是?”

那几名观望的女郎听姜如意说的有道理,纷纷矜持的一笑,果断加入了排队的人群中。

这边,姜如意眼看着买薄脆胡饼的客人排起长队,暗自庆幸自己带了竹夹子来,要不然一边收钱一边拿饼,耽误时间不说,主要是怕被喜爱洁净的客人嫌弃。

另一边,一灰一青两道身影,正自大相国寺内走出来。

左边那名灰衣男子看着年纪大些,等跨出寺门,先长长松了一口气,乐呵呵地朝身旁的年轻男子说道:“呵呵,今日公事进展顺利,又难得是立夏节气,寺中热闹的很。不如让某陪裴少尹,在附近随意逛逛?”

裴昭听着自今日清晨开始,就一直在耳边滔滔不绝的属官,有些头疼的按了按太阳穴。他不动声色的抖抖衣袖,拂去刚才在寺中沾上的檀香味,看向眼前街道。

街道上正热闹着,有不少摊贩在做生意。因着大相国寺这几日节庆,开封府专门派了不少衙役来,保证游人安全的同时,也能维持四周秩序。

属官见这位新上任的少尹不说话,也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就见人群当中,一棵茂密的柳树下,一名相貌端秀的小娘子,正笑眯眯的跟人说着话。

那小娘子的笑容明媚如初夏阳光一般,乍一见到这样的笑容,属官感觉这几日,因为公事压在心头的阴霾,竟都被飞快驱散了几分,心头都似暖洋洋的。

他乐呵呵地笑道:“这几日来上香的小娘子们,着实不少。看树下那一位,多半是求到一支姻缘好签,裴少尹您说是不是?”

裴昭闻言,面色古怪的扭过头朝他看了一眼。

那女郎方才明明自对面人手里收了钱,又笑眯眯的递了份吃食过去。

再看她面前摆着的竹篮子,篮子上插着的做工精巧的布幌子,还有手上……嗯,手上拿的夹吃食的竹夹子,分明是今日来摆摊的商贩。

自己这位属官,究竟从哪看出来对方是香客的?

裴昭纳闷之余,心头又有些疑惑,城中卖吃食的摊贩,何时这么心思灵巧,细致讲究了?

心里这样想着,他不免又朝那女郎身上多看了几眼。

大树底下,姜如意正招呼对面的客人,周围人声嘈杂,她脸上却自始至终笑盈盈的,也不见她怎样,言语间却莫名带着股让人舒服的暖意。

耳边,属官大为感慨了一番,又有继续滔滔不绝的架势。

裴昭收回视线,淡淡的开口打断:“衙门还有公事,回吧。”

“哎。”

显然对这位性子清冷的年轻上峰有些惧怕,属官应了一声,匆匆随他离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0 http://www.pi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