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一节物理课,徐荷叶找回一点信心。
她前世备战成人高考时,刚开始选择的是理科,语数外都没什么问题,却被物理、化学折磨地死去活来。跟着培训班学习了两个月,连力的方向都搞不明白,更别说化学那么多反应方程式。
后来果断换了文科,重新背诵学习政地史。
扈城中考必考化学和物理,她还真怕自己学不明白。好在初中物理还挺简单,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并不难理解。
徐荷叶看着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也能大致听明白。
不过还是有些知识点跟不上,应该都是之前学的。所以她要把初二上册的物理课本找过来,系统地从头学习一遍。
还有语数外,也要把初一初二没学过的课本找过来,仔细过一遍,查漏补缺,做到心里有数。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也都准备下课去吃午饭。
徐荷叶站起身,本着积极破冰的原则,徐荷叶主动看向同桌孔小月,“小月,要一起去吃午饭吗?”
孔小月摸了摸桌柜里的零食小蛋糕,摇了摇头:“我带午餐了,你自己去吧。”
“那好吧。”徐荷叶也不勉强,从教室出来,就见母亲董桃花正站在楼梯口,朝这边张望着。
“妈。”徐荷叶喊了一声,快跑两步走到董桃花面前,“你没回去吗?”
董桃花摇头,牵住女儿的手,笑道:“走吧,去吃饭。”
母女两到了食堂,食堂有两层,一楼是大锅饭,二楼是小炒和教师食堂,味道好,价格也更高一些。
第一次来,董桃花带着女儿上了二楼,点了一个回锅肉,一个韭黄炒鸡蛋以及四两米饭。
董桃花夹了一筷子回锅肉,吃完眉心微皱,回锅肉是甜的。
她再吃一口韭黄炒蛋,也是甜的。
董桃花吃了两口,还是有点不习惯。扈城人做菜喜欢放糖,赣省什么菜都要加辣,久而久之,炒菜的锅都带着辣气。
刚到赣省时,她什么都吃不下,非常想念扈城菜里淡淡的甜味。可真回到了这座生养她的城市,吃着甜味的扈城菜,董桃花却发现自己此时更习惯赣菜的鲜辣。
她看向女儿,徐荷叶一口米饭一口肉,一口米饭一口韭黄,倒是吃得很香。
董桃花不知道,徐荷叶前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早就习惯了扈城人不管做什么菜都要放糖的口味。
就像她下乡二十来年,也习惯了赣省炒小青菜都要放两根辣椒的做法。
乡土和时间在人身上遗留的痕迹,一览无余。
吃过午饭,徐荷叶回教室午休看书,等下午上课。
“你好好上课,妈妈回去买点东西,傍晚下课了再来接你。”董桃花交代一声,看着女儿走进教室,这才离开学校。
校门口就有小卖部,还代售公交月票。
月票是制定路线的公交,每天可以来回坐两趟,六块钱。
董桃花盘算了一下,她们现在租住的屋子距离学校太远,荷叶上下学还是要坐车。
一天两趟,每周休息一天,一个月上课的天数在二十四到二十六天,公交零售票每趟两毛钱,来回四毛,一个月算下来最少也要九块六毛。
买月票就算周末不坐车,也还是很划算的。
董桃花买了一张五月份的月票,至于四月,今天四月十三,后面只上十四天课,来回两趟,零散买票只要五块六,比月票还少,买月票划不来,她就没有买四月份的票。
董桃花买了票后,就去杂货铺老板娘推荐的铁匠铺买了个可以炒菜烧水的煤炉子,然后又去供煤公司定了蜂窝煤,商量好让他们送货上门后,接着又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了点蔬菜和肉类。
至于米面,则是在杂货铺和柳玉梅定的,杂货铺的米都是去年收货的新米,价格也还实惠,她就没有去别的地方买。
把买来的东西放到出租屋,董桃花接着又去了一趟钢厂家属院。
她要请老董还有大哥一家这周末中午来出租屋吃饭。
不管两家关系怎么样,她不能让外人察觉荷叶和舅家关系淡漠。相反,她得让大家知道荷叶虽然独自在外租房住,但她在扈城有亲人,而且就住在这附近。
如此才能为她抵挡一部分恶意。
董桃花只喊了老董、小弟还有大哥一家,至于继母王素梅,及继弟刘强一家,董桃花直接忽略了。
王素梅虽然有些不高兴便宜闺女请客不叫他们一家,但一想到便宜外孙女不用住在家里,也就嘟囔两句,没有多说什么。
老董还有老大一家出去吃也好,没有外人在家里,她正好买只孙子爱吃的烤鸭回来,给家里人都补补。
从董家出来,董桃花又去杂货铺借了电话,给妹妹董杏花的工作的纺织厂打了个电话。
董杏花家在另一个区,过去要过桥,比较远,不是很方便。她傍晚还要去接女儿放学,干脆打电话和她说。
姐妹两的感情一直很好,董桃花下乡这二十年,双方还经常写信往来。
董杏花在纺织厂工作,时常能碰到一些残次布,就经常给姐姐寄布或者做成衣服寄过去。而董桃花攒了干货、山珍,过年熏了腊鱼、腊肉也会给妹妹寄过来。
董杏花在车间工作,电话在办公室,董桃花说明来意后就把电话挂了。估摸着过了半个小时,又往那边打了个电话。
“喂,大姐?”这次接电话的终于是董杏花。
“是杏花吗?”董桃花问道。
“是我,大姐,你突然打电话来有什么事吗?”跨省电话特别费钱,姐妹两极少通话,一般都是写信往来。董桃花突然打个电话过来,董杏花不免担心大姐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有,你别担心。”董桃花忙道,“就是我最近来扈城了,想这周末请爸、大哥、小弟,还有你和妹夫一家吃饭。”
“大姐你怎么突然来扈城了?”董杏花说着,想到这段时间家属院里每天都闹腾地沸沸扬扬,忙道,“姐,荷叶的事儿是不是有什么变故?”
政策下来后,姐妹两就通过电话,她知道大姐想把外甥女送回扈城。当时还计划着等荷叶到了扈城,她就回娘家看看她。偏偏那段时间小儿子重感冒,后来工厂进了急单,要赶货,董杏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就把这一茬给忘了。只以为户口早就办下来了,但现在大姐都赶了回来,怕不是出了什么变故。
和老董的那些明争暗斗,董桃花不欲多说,只道:“你别多想,没什么事。荷叶的户口已经办下来了,入学手续也办好了。她现在在学校上课。
我叫你和妹夫吃饭,只是想让你们都来认认门。我们在外头租了个小屋子住,现在我在还好,过段时间我回赣省了,荷叶一个人住,还得麻烦你和妹夫多来转转。”
董杏花知道大姐的心思,忙道:“行,我知道了。这周末吃饭是吧?到时候我和你妹夫带两个小孩一起过去。”心里则打定主意,以后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看看外甥女。
“那就这样说定了,话费贵,我挂了。”董桃花说着,卡在两分钟内挂断电话。
挂完电话,董桃花付了钱,和老板娘闲聊几句,估摸着时间往学校赶去。
她是走路去的,到时,放学铃声刚好想起。接上女儿,母女两又坐上公交回来。
进了大杂院,廉母正在洗菜,见到母女两,廉母道:“刚刚供煤公司的工作人员来送蜂窝煤,你不在,我就做主帮忙签收了。煤块就摆在你家门口,你去数数,看对不对数。”
正在帮忙按压摇水泵的廉嘉树手柄一丢,跑到两人前头,定定看着两人。
徐荷叶不懂,廉母笑道:“嘉树也帮忙搬了,他这是和你卖弄,等你道谢呢。”
徐荷叶:“……那,多谢你帮忙?”
“不客气。”廉嘉树满意了,转身跑回水井边,继续帮母亲摇水。
徐荷叶失笑,小朋友,还挺可爱的。
董桃花数了数蜂窝煤的数量,对的,然后掏钥匙开门,又给徐荷叶拿了两块鸡蛋糕,“你去和房东太太说一声,煤块数量是对的,然后把这两块鸡蛋糕给房东儿子。”
“好。”徐荷叶把鸡蛋糕给廉嘉树,和廉母说了一声,然后就回来和母亲一起准备晚饭。
蜂窝煤不好点燃,不过若是有一个正在燃烧的引火就会很好烧了。徐荷叶拿了块新煤,去隔壁的王家换了一块。
烧红的蜂窝煤放进炉子里,上头再加两块煤,放上铁罐子开始煮饭。另一边董桃花正在处理肉菜,她今天买了辣椒、猪肉还有大白菜。
晚上她打算做一个家常小炒肉,再弄一个醋溜白菜。
蜂窝煤烧起来后温度很高,没一会儿锅里的水就烧开了,米花随着水的沸腾上下翻滚。捞起半勺米看了看,差不多有八分熟。
徐荷叶忙把铁罐端起来,把米汤倒出来,放盆里留着喝,然后把米饭铺平,插几筷子透气,再把铁罐放回火上,等米饭蒸熟。
饭蒸熟时,董桃花的菜也洗好了,刚好接上趟。吃着鲜辣的炒肉,董桃花才终于觉得对味。吃过饭,把碗筷洗完,炉子上的热水也烧好了。
简单拿盆擦洗一下身子,母女两躺到床上,董桃花把她买的饭票、公交月票交给徐荷叶,又把她今天刚刚摸清的杂货铺菜市场位置交代了一下,这才闭上眼睛开始睡觉。
徐荷叶往母亲怀里靠了靠,抱着她的手臂,感受到她温热的体温,然后才闭上眼睛开始睡觉。
真好,妈妈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