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鱼肉两吃

小说:岭南小厨娘 作者:佑时越

雨渐渐停了,乌云散去,窗外的天空一碧如洗。

林书晚心中惦记着修缮房子一事,当即同姜婉说了一声,捧着装钱的木匣一溜烟的从门口出去,恰巧撞见门口来寻姜婉的周婶娘。

周婶娘站在门口瞧着她那风风火火的模样,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话,林书晚人都走出三五里地,转瞬就不见了人影,她恍惚间好似瞧见林娘子手中捧着一个沉甸甸的木匣。

林书晚一路跑着越过清茗桥,像阵风似的冲进前头买推车的木匠家门。

“老丈,我来寻你修缮屋子了!”

这一声来得突然,吓得正坐在长凳上刨着木头的陈老汉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连带着老汉边上的几个徒弟也惊得愣在原地。

林书晚拉着他,央他帮自己寻个手上活好的泥瓦匠,虽说姜家小院墙壁之类的是完好的,但灶房得重新砌,如今那个灶台实在太小了些,时候开食肆肯定施展不开,更何况她还得砌个烤炉。

由着陈老汉举荐,不一会儿便请来一位泥瓦匠袁老汉,林书晚瞧着人齐后,伸出一根手指,大放厥词,“半月,十贯,帮我把姜家茶馆整个修缮一遍。”

陈老汉同袁老汉立时愣在原地,待回过神来,转身就走,“……林娘子另请高明。”

“哎哎哎,别走,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林书晚赶忙起身,扯住杨老汉的衣袖。

林书晚方才那不要脸的言论,险些将这些颇有气性的匠人气得当场离开。

无奈之下,林书晚只好软着性子哄着几人,最后在两人去姜家小院瞧过之后,以十五贯银钱成交,她还得管上这些匠人一日两顿餐食。

就着姜家小院的格局,林书晚扯着两人聊了许久,最后总算敲定,帮着她将门窗全部重新打上新的,东厢房那处住不了人,便打算做成一个杂物室,后院还好些,重头戏便是在前头的茶馆,毕竟往后她是要开食肆的,如今茶馆里头的桌椅都缺胳膊少腿的倒在地上。

除了桌椅,林书晚还要在墙上多开一扇窗子,上头的木窗都得重新打,还有前头的吧台都得推了重新打,顺带她又央着陈老汉帮着打了一张书桌,日后谨哥儿读书总归要用。

一通说下来,说得林书晚口干舌燥,端起桌上的凉茶一饮而尽,片刻又似想起一事,又冲着陈老汉笑了笑,“还得请老丈帮我打上几张躺椅。”

杨老汉瞧着她那笑意盈盈的模样,后背冷汗直冒,匆忙赶在她下一次开口前,道:“今日我回去就将图样画好,明日送来给你瞧瞧,若是没问题,明日就能动工。”

说罢,逃也似的离开,他生怕自己再不走,又要被那伶牙俐齿的小娘子哄骗的,多上不少伙计出来,那林娘子一张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什么“您可是这廉州最好的工匠”,“您的手艺实在好”如此这般将他哄的晕头转向。

次日一早,陈老汉便带着画好的图样匆匆赶到姜家,林书晚瞧过之后十分满意,便去寻了住在巷尾的汪大爷,两方签过契书,便打算动工。

林书晚交了两贯定金之后,便匆匆去了趟集市,毕竟她今日错过了朝食摆摊,那傍晚在集市的摆摊自然不能错过,加之自己还得供应这些匠人的吃食,得去集市买些食材回来,原先她想着要么在卖鱼的同时做炒面生意,但炒面实在麻烦了些,毕竟现下与后世不同,后世的面条都是现成的,而如今卖炒面要从揉面开始,就这两日卖鱼皮饺子,她天天揉面,都揉得胳膊酸痛,所以她当即决定过两日卖鱼的同时,搭配着炒饭一块卖。

炒饭做起来就十分简单了,只需头天晚上做暮食的时候,多蒸上些米饭就好。

姜家茶馆的修缮大业便开始了。

昌平街头一个发现的便是巷子口的赵婶娘,她闲着没事日日都坐在门口瞧着巷子里头,故而巷子里一有什么动静,她都是头一个晓得的,这不木头才拖到姜家门口,她探着头朝姜家张望。

就见姜家后门敞着,几个壮硕的力工扛着木头往里头去,不一会儿又出来几个力工挑着砂石往后院去了。

赵婶娘惊讶极了,“姜家茶馆这是要重新开张了?”

她站在门口瞧了好一会儿,周婶娘推门而出,远远见她,凑上前来,咂舌道:“我晓得这林娘子每日摆摊赚了不少,没想到竟赚了这么多,才一月不到的功夫,就能修缮屋子了。”

“你还不晓得?你不是将家中的鸡蛋都卖她了?”赵婶娘瞥了她一眼,嗤笑一声。

扭头就往钱家去。

落在身后的周婶娘,只觉莫名其妙。

“姜家那晚姐儿倒是个有本事的,一月不到就攒了这么多银钱,都修起房子了,莫不是要重新开茶馆。”赵婶娘靠在墙边,同身旁的钱婶娘说着闲话。

“姜家大姐儿嫁的是京中大官,说不准手头有积蓄呢。”钱婶娘自幼同姜婉一同长大,自然是向着她的。

赵婶娘瞧了片刻,又道:“我看着不像,不过我听我家那口子说晚姐儿如今摆摊卖的可是各种吃食,说不准日后这茶馆也不开了,就开食肆了。我们其他家还好些,你家可是做吃食生意的,她在这巷子里头开间食肆,岂不是把你们夫妇俩的脸面丢地上踩?”

“你今日怎么回事,怎的讲话酸里酸气的,以往姜家也是开酒楼的,若不是早年那场变故,如今姜家还是廉州有名的乡绅,我们这条巷子哪家没受过姜家的恩惠,就算晚姐儿开了食肆又如何,大不了我同我家那口子跟着晚姐儿一块开食肆好了 ,你方才也说了,她是个有本事的,就单凭她那手艺,莫说食肆,日后酒楼也开得。”钱婶娘看了她一眼,觉得莫名其妙。

听着此番言论,赵婶娘冷哼一声,不再多言,扭头回家了。

买好食材的林书晚回到家中,瞧着满屋狼藉实在没地儿下脚,她只好借了钱婶娘家的院子将食材处理好,这才回到家中,蒸上一锅白面馒头,又炖了一锅冬瓜猪肉汤,只留了要绣荷包的姜婉留在家中照看小鸡崽,她便领着谨哥儿同青芜一同去集市摆摊。

她推着车,青芜提着木质招牌,谨哥儿一手提着一张矮凳跟在身后。

林书晚今日来的有些晚了,只有靠近长春桥那处有个空位,她将摊位安顿好后,让谨哥儿坐在凳子上,她取出一份炸得酥脆的九肚鱼塞到谨哥儿手中,这才开始吆喝,“香酥美味的九肚鱼,酱香浓郁的红烧鱼,物美价廉,味道鲜美!”

配合着林书晚的吆喝声,是鱼块滑入油锅的“滋滋”声,不消片刻,荤香四溢。

红烧鱼是一早就烧好的,放在瓦罐中,架在炉子上,用炭火的余温保温,而椒盐九肚鱼不同,要刚出锅的味道才好,故而林书晚只将九肚鱼处理好切成段,用花椒粉盐同米酒腌制好,带到集市现炸现卖。

炸货的香味格外霸道,林书晚这头鱼段才下锅,就有不少食客循着香味来了,令人意外的是,打头那人竟还是熟客——蒋大壮,他黝黑的脸上挂满笑意,从人群中挤出,“小娘子,昨日我没买着九肚鱼,今日给我来上一份,还有那红烧鱼怎么卖的?”

“小一点的二十五文一条,大一点的三十文一条。”林书晚翻动着锅中的鱼段,瞧着挂满面糊的鱼段,裹上一层金黄。

“那便给我来上一条大一点的,昨日我带了几个鸡蛋饼回去,我家姑娘喜欢得很,今日临出门还问我,能不能再带一个鸡蛋饼回去,可惜你今日早晨没出摊。”蒋大壮凑到林书晚摊位前,同她说着闲话。

待到鱼段炸好,椒盐入锅之时,那香味愈发浓郁了,早有昨日在码头吃过的食客,从人群中挤出,凑到林书晚摊位前,“林娘子,九肚鱼给我来上两份,昨日吃了一份,实在不过瘾,今日多买一份,带回去下酒。”

“好勒,您稍等。”

林书晚手中锅铲抡得飞起,青芜瞧着她实在忙不过来的样子,叮嘱着谨哥儿莫要乱跑,自己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装着红烧鱼的瓦罐旁,“郎君,这鱼您自己可带餐具了?若没带餐具,还得在加上一文钱。”

那一文钱,便是后世的打包费。

“没带,那便加上一文钱吧。”蒋大壮手一挥,又从腰间摸出一枚铜板。

青芜接过银钱,掀开盖子,一股不同于炸鱼的鲜香直扑面门,里头似乎还带着一点茱萸的辛辣,她小心翼翼从里头捞出一整条约莫五斤的红烧鱼,放在一只表面磨得十分光滑的木匣中,又从瓦罐中舀了一勺汤汁淋在鱼身上头,色泽红亮瞧着就十分诱人,“郎君,您的鱼。”

浓油赤酱,跟别提那股诱人的香味,蒋大壮才拿到手,就迫不及待伸手从林书晚的摊位上取过一双筷子,小心翼翼从鱼背上夹下一小块鱼肉,无师自通将嫩白的鱼肉往鱼汤里头蘸了蘸,随即一口塞入口中,浓郁的酱汁在口中炸开,蒋大壮下意识瞪大眼睛。

这红烧鱼没有半点腥味,酥脆的鱼皮吸满汤汁格外鲜美,鱼肉鲜嫩,带着一点微辣,实在是太好吃了,这么大一条鱼竟还只要三十文,这鱼若是在城中酒楼,至少要卖三位数,回过神来,蒋大壮早就将方才买的那条红烧鱼吃了个干净,他讪讪一笑,又挤到林书晚跟前,“劳烦小娘子再给我来两条,不,三条三十文的红烧鱼。”

“这鱼真有这般好吃?”等着买椒盐九肚鱼的妇人,方才也闻到了一股浓香,如今在看着蒋大壮那副模样,心里头好似有猫爪在挠。

“好吃!比宝德楼的厨子差不了多少。”蒋大壮接过青芜递来的红烧鱼,视线乱瞟,就是不敢落在手中的红烧鱼上,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又吃完了,回了那妇人一嘴,就护着怀中的红烧鱼匆匆往家赶去。

林书晚抽空抬头瞧了眼蒋大壮跑远的身影,心道只是红烧鱼就这般模样,若是日后自己再将烤鱼加上,岂不是要香得他吃完后直舔手指。

“林娘子给我也来上一条红烧鱼。”

或许是蒋大壮无意间当了个活招牌,又或是这红烧鱼的卖相瞧着实在诱人,不一会儿青芜跟前也排了一条长龙,主仆二人忙得脚不沾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0 http://www.pi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