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武灵儿和薛子归在上官婉儿的府邸逗留了大半天,两人就向上官婉儿告辞,打道回府。
离开长兴坊的时候,武灵儿跟薛子归说:“自从出宫后,便没见过长公主,改日我去公主府向长公主请安。”
如今太平公主是圣人的妹妹,旁人说起她时,都称长公主。
薛子归今天见了武灵儿,两人已经聚了大半天,可她心里还觉得不尽兴。这时听说武灵儿打算择日去公主府向母亲请安,干脆说道:“你若是想见我的阿娘,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她没有旁的事情,只在公主府里歇着。”
武灵儿一怔。
虽然她是打算要去向太平公主请安,但这些事情不都是要先送帖子去公主府,看太平公主要不要她去的么?
薛子归却兴致勃勃:“从前我入宫,时常留在宫里与你同吃同住,那时我便想着等你出宫后,也让你到公主府住几天,与我秉烛夜谈。”
她已经很久没好好地跟武灵儿待在一起说心里话了。
薛子归很想念从前与武灵儿一同躺在卧榻上,两人轻声细语地说着彼此心事的时光。
武灵儿哭笑不得,“可我还没给长公主送帖子。”
“凭你我的关系,你去公主府还要什么帖子?”薛子归不以为然,拉着武灵儿的手说道:“阿娘平日最疼我了,只要我带回去的人,她都喜欢。你又与旁人不同,阿娘前几日还问我怎么没去国公府找你玩呢。”
武灵儿想拒绝。
可薛子归放软了声音, “清阳,你就跟我去公主府吧,陪我说说话。过年的时候,我收到了许多好玩的小东西,你看有什么喜欢的,只要是你喜欢的,我都送给你好不好?”
武灵儿:“……”
面对这样的薛子归,她实在硬不起心肠来。
如果她打算融入长安贵女这个圈子,薛子归也是她很重要的助力。
武灵儿没有犹豫太久,想了想,点头说道:“那好吧。希望长公主见我贸然前去,不会怪我太唐突。”
薛子归见武灵儿愿意跟她一起去公主府,忙不迭地保证道:“你要信我,阿娘不会的!”
武灵儿吩咐海桐派人回国公府跑一趟,给武崇靖带话说她要跟万泉县主到公主府,明日才能回去。
武崇靖听到下人的禀告时,也愣了一下。
怎么好端端的,就跟着薛子归从上官婉儿的府邸跑去公主府了?
转而想起武灵儿在宫里的时候,跟薛子归是玩得最好的,薛子归经常在宫里一待就是好几天,两个小贵主同吃同住,形影不离。
武灵儿被他接回国公府后,除了过年祭拜祖先,几乎不曾踏出国公府的大门。
如今她身体大好,愿意出去玩了,大概也是好事。
只是……
先前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都以为阿妹要待在屋里长蘑菇了,谁知今日一出门,就像是离了笼的鸟儿似的,见了昔日的玩伴,连家也不回。
这少女的心事,变得比翻书还快。
武崇靖背着双手,没回话。
他年纪轻轻便袭承了父亲的爵位,虽然还没加冠,但已经一身沉稳气度。
武崇靖不笑的时候,眉眼是有几分冷意的。
下人端立在旁,忐忑地看向他,“大、大郎君?”
武崇靖回过神来,“知道了,你下去吧。”
下人才走几步,武崇靖忽然想起了什么,让下人回来,又问:“温王今日可有赴宴?”
下人恭敬回话:“听青棠姐说,温王去上官昭容的府邸停留了约莫半个时辰,便离开了。”
半个时辰就离开了?
武崇靖的神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心想温王该不会是知道昨日阿妹装病,被气跑的吧?
武灵儿和薛子归共乘马车回太平公主的公主府。
路上,他们碰到了李隆基的仪仗。
县主和郡王的仪仗都不算小,在街上碰见,得有一方礼让。
薛子归“咦”了一声,说道:“三表兄定是来公主府给母亲请安了。”
正想说让李隆基一行人先走,却听到门外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响起——
“见过万泉县主,我家郎君让您先行。”
坐在马车里的武灵儿听到与她们碰上的仪仗,是临淄王李隆基的仪仗,心里难免好奇。
那些曾经只出现在史书上的人物,如今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她也想克制一下自己好奇的心情,但有点难。
这时,薛子归又跟她说:“三表兄这次过年过来,在潞州带了好些新奇的宝贝给阿娘,将阿娘哄得十分高兴。”
武灵儿抬手撩开马车的帘子一角,往外看去,抿着嘴角笑道:“不仅长公主被他哄得十分高兴,宫里的圣人应该被他哄得心花怒放,否则怎么会放任他在长安里待着,不让他赶紧回潞州呢。”
说起李显,薛子归就忍不住哈哈笑,“圣人舅父最欣赏三表兄打马球的技术,三表兄只要人在长安打马球,圣人舅父就很开怀了。”
武灵儿想起李显平日在宫里没事就琢磨玩乐之道,过年时甚至还让朝廷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在宫里进行拔河比赛,以此来讨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等人欢心的事情。
——圣人李显在治国上并无才能,精通吃喝玩乐的纨绔形象倒是深入人心。
这些年来,天灾人祸,大唐本来就折腾得不轻,如今被李显这么一折腾,底子亏得也差不多了。
武灵儿扫过外面避让在一旁的仪仗。
一色的高头大马,毛色极好。
其中一匹血红色的骏马在其中显得很抢眼,鬃毛柔顺,骑在骏马上的男人牵着缰绳,侧首正跟旁人的人说话。
大唐在太宗时期,就已经引进了来自异域的汗血宝马。
骑着汗血宝马的人,应该是李隆基。
在李隆基旁边,是一个长相粗犷,身材高大的男人,穿着一身劲装。
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身边信任的家奴是王毛仲。
这个在李隆基身边的人,会是王毛仲吗?
武灵儿还在寻思着,这时,原本还在跟旁边人说话的李隆基回过头来,他没有看向围在他身边的侍从们,而是直接看向了武灵儿的方向。
对上李隆基视线的那一瞬间,武灵儿愣了一下。
她在史书上看到过,李隆基是个长相英俊的男人,风姿俊雅,但那只限于在纸上看到的。
当真正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人时,她才惊觉原来男人的长相也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他的五官长得很出挑,头发很黑,骨相极好。回头时,半张脸迎着阳光,剑眉入鬓,目光凛凛。
……不苟言笑的神情显得很冷淡,却也散发着无形的威压。
武灵儿迎着他的目光,静静地与他对视了片刻。
接着,她落落大方地向对方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将帘子放了下来。
放下帘子,才发现自己的心跳得厉害。
薛子归凑过来,在她耳边悄声说道:“三表兄真是越来越好看了,阿娘说,他比相王舅舅年轻时还要俊美几分,又不像相王舅舅那样,气质过于斯文。”
武灵儿有些意外,原来太平公主私下跟女儿也会说这些事情的么?
这时,薛子归又说:“依我看,阿娘身边的人没一个能像三表兄这样好看的。”
“你拿长公主养在府里的面首跟临淄王比,当心他知道了要生气。”
“你不说,我不说,他怎么会知道?”
薛子归模样俏皮地向武灵儿眨了眨眼,笑着说道:“再说,三表兄向来对我们这些弟弟妹妹都很好,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生气。”
听上去,薛子归跟李隆基私下的感情也挺好。
奇怪的是原身妹子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一项。
“万泉。”
武灵儿喊了薛子归一声,好奇问道:“我从前怎么不知道,你对临淄王评价这么好。”
“我从前跟三表兄也不是很熟悉。”
说起这个,薛子归感觉有点尴尬,“三表兄从前住在宫里的时候,跟我们来往得不多。后来出宫,时常不在长安,偶尔回来了,也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哪有空跟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一块相处。不过是去年中秋之后,他一回长安便到公主府向母亲请安,又给我们带了许多礼物。跟四表兄一起玩耍的时候,他说起三表兄的时候,都净说他好的。”
薛子归说的四表兄,是温王李重茂。
李重茂是李显的第四个孩子,薛子归喊两个舅舅家的表兄时,都是按照他们各自在家里的排名喊的。
反正李显前面的三个儿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她说三表兄,自然就是相王李旦家的三表兄。
薛子归:“能让阿娘和四表兄都说好的人,肯定就是极好的吧。”
这样也行?
武灵儿有些啼笑皆非,说道:“长公主和四表兄说好,就是真的好吗?”
“四表兄说好,未必是真的好。但阿娘说的的——”
薛子归语气稍顿了一下,十分理所当然地续道:“反正我觉得肯定不会差。”
万泉县主对自己的母亲有着盲目的信任和崇拜。
武灵儿看着薛子归的神情,忍不住笑了,附和着说道:“行吧,我也觉得,长公主看好的人,肯定也是极好的。”
不得不说,李隆基收服人心,还是很有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