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金陵码头

小说:红楼之黛玉长嫂 作者:梅悠扬

“你……”徐氏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想要开口辩驳,一时又不知怎么说,只尴尬得嗫嚅着嘴唇。

明瑶华直视她、意有所指地道:“曹嫂子,你在金鱼巷是出了名的体面人,只是各家门另家户的,你这些话,留着去教导你娘家妹子去吧。”

徐氏心虚地缩了下手指,别过脸,不敢对视明瑶华,对方明明一句过分话都没说,但字字戳到她的短处。

自从那日她婆婆大闹一场,她在金鱼巷的名声体面也丢了大半。

而在七月中旬那会儿,明瑶华病了好一阵子,她确实存着不可说的心思,将妹妹接来金鱼巷住了一些时日。

难道,对方知道了?

徐氏手脚骤然冰凉,有种脸皮被扒下来扔到地上踩的错觉,她勉强挤出一个笑脸,强撑着道:“我也只是好意提醒一声,童生娘子既然不愿意听,就当我没来过吧。”

徐氏慌乱起身就要走。

明瑶华先前就听说她怀孕了,算来还没满三月,怎么可能让徐氏在和自己发生一点小争执后出门,万一徐氏心虚羞愧之下,拿孩子扯幌子,自己可冤死了!

当即亲亲热热地走到徐氏跟前,搀扶着她往门外走,一边给她道不是:“曹嫂子别见怪,我自小就被家中父母宠惯了,说话直来直往的,有哪里得罪了嫂子,嫂子跟我直说就是了。”

金鱼巷子不长,多走几步路就到了巷子尾的曹家。

曹家隔壁的李大娘正敞开院门,坐在门口纳鞋底。

她看到明瑶华和徐氏走在一起,又吃惊又好奇,手里的活儿都顿住了,站起来左右望望这两人,直白地打听:“惯常只见童生娘子和齐家的交好,几时也和曹柱儿家的关系这般好了?”

“我们……”徐氏想说只是碰巧见到。

明瑶华已经知道李大娘的嘴巴就是个漏勺,是个藏不住话的,她笑着截话道:“曹嫂子是个热心人,主动来我家教导我如何安排家事、照顾一家老小呢。我感激曹嫂子,怀着孩子还这么热心肠,这不,就是几步路我也得亲自送曹嫂子回家呀。”

哦,原来当中还有这一门子官司。

李大娘眼珠子左右乱转,胡乱猜测,这徐氏的妹子连楚童生的衣角都没碰着,徐氏就急赤白脸的上门去教人家正头娘子做事了?

啧啧啧,徐氏的胆子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看着李大娘那副模样,徐氏就知道不好,不知又要被编排成什么样了,若要解释只怕越描越黑,一时又羞又恼,恨恨地甩开明瑶华的手臂,径直进了曹家院子。

徐氏上楚童生家对童生娘子指手画脚的事,当天晚上就通过曹婆子传到曹木匠的耳朵里。

“这个徐氏,怎么做这样的糊涂事!她算哪个牌面的人物,就敢上门教人做事了?”曹木匠气急,在屋内转了两圈。

曹木匠没少给官家富户雕刻家具,自然知道如楚童生这样的读书人,一旦科举得中,那就是他们小老百姓高攀不起的贵人了。

就算考不中,楚家也是他们潜在的主顾,就比如今日打磨珠子的活,既然是主顾,那就得敬着捧着,多说好话。

小手艺人的想法就是,不能轻易得罪人,坏了名声以后就不好接活做了。

曹木匠想来想去,本来都预备睡下了,还是不放心,穿上外衣,在曹婆子对徐氏的嫌弃声中打开房门,去木作房点亮油灯,连夜把剩下的一半香珠打磨上蜡完毕。

第二天早上,明瑶华看着匣子里颗颗精美、散发着桂花香的珠子,心中满意,取出串好的三百文钱交予曹木匠。

曹木匠却满脸歉意:“童生娘子,快把钱收回去。我听说我家那儿媳妇来您家里说了些不该说的话,都是我家没管教好她,哪里还有脸收您的钱呢?就当是我为儿媳妇赔罪,给您家里做的这桩活计。”

“昨天曹嫂子就是来找我说说话,并没有什么大事。”明瑶华依旧把一串钱放到曹木匠手上,抓起一把珠子仔细看,笑着道:“这匣子里每一颗珠子都打磨得极好,可见是花了时间的,曹大叔你要是不收钱,以后我哪里好再找你帮做活?”

话说到这份上,曹木匠只得收了钱,嘴里再三道罪,瞧着明瑶华神色无虞,才放心离去。

明瑶华却是打定主意,以后宁肯麻烦些找别处的木匠,也要远着曹家和徐氏了。

楚明霁从书房出来,懊悔道:“早知道就等两天,向齐兄打听打听哪里有别的好木匠。”

明瑶华宽慰他:“这也是没想到的事,曹木匠的为人和手艺都是不错的。且都是邻里邻居的,就是问齐大哥,他先推荐的也定是曹木匠。”

“罢了,不提这事,你别将那徐氏的话放在心上就好。”楚明霁坐下发出感慨,“难怪古人说千金买房,万金买邻!”

明瑶华一下子笑出声,侧坐到他怀里,双手揽着他的脖子,促狭道:“《论语》里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明霁哥哥就以此为考题,作一篇策论,如何?”

“你这个小刁钻。”楚明霁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语含笑意。

对楚明霁院试上心的外人,还有秀水村的楚家兄嫂。

“娘,二叔好久没没回家了,他是要考中秀才了才回家吗?”

楚进才八岁多,分家时的闹剧他懵懵懂懂,只知道爷爷奶奶没了,二叔和二婶就不在家住了。

楚大嫂抱着一岁的二儿子楚盛在哄,听到大儿子楚进突然说起被分出去的小叔子,愣了愣,“什么考秀才,你听谁说起你二叔了?”

“在学堂听夫子说的,夫子说二叔是等着考中秀才衣锦还乡,还说爹和娘会后悔。为什么爹和娘会后悔?”

迎着孩子清澈的眼神,楚大嫂噎了一瞬,冷哼道:“考中个秀才算什么,等他当了官儿再说吧。”

楚进不知道娘为什么不高兴了,低头和背了好几遍也没能记住的文章较劲。

楚大嫂抱着小儿子,看着大儿子手里拿着书本,心中充满了期盼,“娘不稀罕你二叔的秀才,娘就等着你给娘考一个秀才回来,那才是娘的风光呢。”

话虽这么说,等家里男人回来了,楚大嫂还是悄悄和楚雷声说道:“万一他真考中了怎么办?中了秀才倒没什么,我就怕他运气好,以后真能有个官当,他不得回来报复我们?”

“怕、怕什么,他就是当了官,也是我楚家、楚家的人。”楚雷生得了大笔的家业,当上了秀水村的小地主,田地都租出去给佃户种,闲暇就出去喝酒闲聊,喝得浑身酒气回来,一开口就将楚大嫂熏得扭开脸。

“他敢忘本,我就让村里的叔伯们告他不孝、不孝不悌,他的官别想好好的、好好的当下去。”

楚雷生酒气上头,说话都不利索,脸上的横肉也被酒意熏红了,脑子还打着好算盘。

他读过两年书,后来嫌读书累就不读了,但还记得教书的夫子说过,读书人是最重名声的,要孝顺父母,友悌兄弟,否则长辈一状告到衙门去,官途就毁了大半。

何况楚明霁还不是楚家的血脉,更要感恩楚家给了他一个容身之处。

至于家里的宅子田地,就算是楚母带来的嫁妆置办的又如何,既然到了楚家,那就是楚家的家产,他是楚家长子,合该拿大部分家产。

见男人说得底气十足,楚大嫂也放下心来,把这事抛到脑后,一心催着楚进好好读书,以后考秀才考举人,最好考个状元回来。

时间到了九月末,院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明瑶华突然生出几分紧张,每日都买了新鲜的菜肉,做四菜一汤,兢兢业业地照顾考生,就像她前世高考享受的待遇一样。

楚明霁还是一派云淡风轻、胸有成竹的模样,日日的学业都照着计划来,偶尔还有空闲指点明甫光的功课,日子平静而温馨。

而在金陵码头,随着船家解缆扬帆,一艘高大楼船缓缓离开渡口,沿着运河北上,目的地是遥远的京城。

被赐名香菱的薛家丫鬟趴在小小的窗户边上,眼里含着两泡泪水,眼眶发红,呆木木地看着越来越远的金陵。

她被拐子拐走后被多处转移,长期困在屋内不得自由行动,但依稀还有小时候的记忆。

她有父有母,父母待她很是疼爱,家中也有丫鬟服侍。

她说话一直是江南一带的口音,金陵的方言也能听懂一些,她的父母一定是金陵附近的人。

这一去京城,也许再也回不来金陵了,再也没了寻找父母的盼头。

同屋的来珠和来宝安置好包袱,彼此对视一样,走过去劝她。

来珠道:“你也别哭了,哭哭啼啼的不吉利,被主子知道了是要被骂的。”

来宝道:“咱们家太太和小姐待人和气,并不打人骂人,你别害怕。”

来宝是看过香菱刚来薛家,身上带着的一身伤痕的。

香菱之前在拐子手里,没少受皮肉之苦,故此劝导。

来珠又小声道:“大爷虽鲁莽些,你顺着他也就是了,你听话,他也不会打你,以后跟着大爷,平平静静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就是了。”

这话来珠说得心虚,声音越来越小。

薛大爷自大冲动,没个能耐样,被人一捧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薛太太又抠门,薛老爷死了没多久就降了下人的月例银子,薛家不是好呆的。

来珠和来宝相貌普通,是薛太太底下的二等丫鬟,但她们父母是薛家店铺的管事,家里早打算好了,过几年满二十了就给她们赎身嫁人。

但来珠知道大爷是为着这个眉心有一点红痣的美貌姑娘惹出的人命官司,想来是不肯放手的,要不是太太以香菱年纪还小拦着,早就成了大爷的通房丫鬟了。

只是太太能拦得了一天两天,一两年后香菱再大些,迟早拦不住。

不如劝一劝香菱,她心里愿意了也能少受些罪。香菱胡乱用袖子擦擦眼泪,哑着声音、乖乖巧巧地说道:“多谢两位姐姐教我,我一定听太太的话。”

看着粉妆玉琢、乖巧听话的香菱,来珠和来宝面带怜惜,安慰道:“先别想那些,我们帮你安置铺盖,要在船上住好些天呢。”

只是香菱的铺盖还没铺好,外头传来一声:“香菱出来,大爷来看你了。”

这声音宛如晴天霹雳,香菱吓得浑身僵硬,牙齿咬紧唇瓣,在外头的催促声中一步步走出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0 http://www.pi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